请输入关键字
德昂族介绍

德昂族,原名“崩龙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地区镇康县,其他分布在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龙陵、耿马等县。与傣、景颇、傈僳、佤、汉等民族交错而居。 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昂语支。有三种方言,不少人通晓傣语、汉语或景颇语。无本民族的文字,通用傣语文、汉语文。笃信小乘佛教中的润教派。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荞子、薯类等,擅长种茶。 德昂族喜吃酸辣,嗜喝浓茶,亦善于种茶,几乎每户都栽种茶树,素有“古老茶农”之称。擅长编制竹器和草排(用野生茅草加工成盖房顶材料)和收集野生植物。制造银器是德昂族的传统工艺,在邻近各族中很有声誉。


德昂族源于古代的濮人,与“哀牢”有密切的关系。清代以前,有关记载把云南境内南亚语系的德昂、布朗、佤等民族统称为“濮人”、“蒲”或“蒲蛮”。“濮人”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居住在怒江两岸,早于阿昌、景颇等族进入这一地区,是开发保山、德宏一带较早的民族。隋唐时称为“茫蛮”、“扑子蛮”、“望苴子蛮”,他们先后臣服于汉、晋王朝及南诏、大理国,德昂族先民还在宋朝后期建立起自己的区域统治,即“金齿国”。元以后成为傣族土司的属民。“濮人”汉代属永昌郡(今云南保山市),唐宋至元明时期,德昂族先民“茫施蛮”活动于澜沧江两岸。元代在今潞西地区设“茫施路军民总管府”,封阿利(传说是德昂族的头人)为土官。元代中期,“白夷”(傣族先民)迅速强盛起来,德昂族被迫逐渐向山区迁移。明代,中央政府封傣族刀姓为茫施(今芒市)长官司长官,傣族土司又封德昂族头人为“老”,以代表土司管辖德昂族人民,于是德昂族先民成了傣族土司的属民。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