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景颇族介绍

景颇族主要生活在富饶美丽的孔雀之乡——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盈江、瑞丽等县,总人口有12万多,景颇族主要有五个支系,即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浪速)、波拉。多数地区不同支系的人杂住在一起。景颇支系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载瓦等四个支系的语言比较接近,同属藏缅语族缅语支。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系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前者创制于19世纪末,后者创制于1957年。

景颇族信仰的是万物有灵的原始自然宗教,少部分地区也信仰由国外传入的基督教。


服饰文化

景颇族的服饰富有民族特色。青年女子身穿黑色丝绒的对襟或左襟短上衣,短上衣的前后两面都缀以熠熠发光的彩珠和银泡,组成半圆或扇形图案,黑里透白,色调格外明亮,下面再配以艳丽的带有各种花纹图案的毛织红色筒裙。妇女戴毛织红色包头,包头上织有各种花纹,末端还缀有彩色绒球和彩穗。护腿有两种:一种是全毛织带花纹的,另一种是半毛织带花纹加半黑绒布带绣花的。青年男子则穿着十二颗纽扣的对襟上衣,穿普通中式裤子,身上挎带彩色绒球和丝穗儿的毛织背袋,包头末端有鲜艳夺目的绒球和红穗,佩长刀,扛铜炮枪,显得十分英武。红背袋是用纯羊毛精工织绣的,上面织有各种花纹。景颇族男子还有一种名叫龙袍的服装,右开大襟,长至膝盖,只在本民族的重要节日、跳目脑纵歌舞时才穿,而且是各个支系共用的。


建筑文化

景颇族的房屋建筑主要以竹、木为结构,茅草为屋顶的竹楼。由于地处亚热带地区而雨水又多,为防潮就把竹楼建成两层,下层主要堆放杂物和饲养牲畜,上层住人。屋内设有两个火塘,一个火塘是主人煮饭取暖的,另一个用于祭祀或酿制米酒。


饮食文化

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中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景颇人闲时每日三餐,忙时两餐,主食为大米,副食有豆类、薯类、蔬菜和野菜野果。  
 

景颇族爱吃糯米饭、糖粥。制菜多加盐与辣椒烧煮,很少油炒。口味偏好酸辣、酵臭、不用碗筷,常用蕉叶裹食。白酒多系外地运来,爱嚼槟榔及草烟。他们的烹调方法大多简易,大米多加土豆、青菜煮成浓粥,糯米则蒸成干饭,而且当天舂米当天吃,不留“隔夜粮”。制菜非煮即腌,腌菜很有特色,水豆豉、干豆豉、酸竹笋、腌茄子等,开胃爽口。  
 

他们制作肉品的方法一是风干后抹辣椒和盐巴烤;二是先烤熟、剁细,再拌以辣椒、葱蒜及野生香料;三是拌匀佐料后用笆蕉叶或枇杷叶包好,置入火塘灰中焐。肉食以猪肉和鸡肉居多,农闲时进行渔猎,如捕猎野猪、麂子、山羊、野牛、野鸡、鸟雀,捕捞鱼蟹、田螺。   

景颇山的野味也出奇制胜,特别保留了人类童年的昆虫为食的习俗。黄蚂蚁蛋从蚁穴中取出,用清水淘洗干净后晾干,与鸡蛋混合炒吃,味美无比。去掉翅、足的鸣蝉放火锅中培烤后,再用油炒食,其味香脆,是下酒佳肴。在竹林中寻觅到被竹虫钻蛙的洞,顺着往上一节剖开,竹蛹就抖落出来一小碗,半小碗。将竹蛹剁细加上炒米粉和佐料,用生菜沾食,或用水稍煮一会,捞起用油煎食,或与鸡蛋一起炒吃,或培干作下酒菜,以富含蛋白质,特异的风味成为待客的上品。

最奇谲的莫过于吃花蜘蛛。这种蜘蛛有拇指一样大,结黄网,身上有黄黑相间的花斑,娃娃们最喜欢捕捉。捉到后,放在火上烤去破脚,蜕去皮甲,夹在米饭中当菜吃,其美味不亚于鲜香四溢的烤猪肉。   

景颇族名食大多带有亚热带山林地区的特色和耕牧渔猪的民族气息,如舂鳝鱼、螺蛳汤、酸笋烧鱼、竹筒烤鱼、砂锅炖竹鼠、凉拌牛肚、煮芋头、臭豆、酸木瓜炒牛肉丝、帕滚菜煮繁鸡、水腌菜拌烤山鸽、鹿肉剁生、马鹿干巴肉松、油炸知了肉丸、螃蟹夹、粘枣果、煮酸粑菜、软米铜锅饭等。  
 

景颇人在家中吃饭,如由家长按人均分,中间放一碗汤,全家围坐聚食;邻里走动,到了吃饭时间,可以随意坐下用餐,不须任何回报。一家盖房,全村无偿帮工,并送米送菜;来了客人,不论识否,均殷勤招待;打到猎物,见者有份;赶街相遇.立即递过烟筒和烟袋。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吃独食”可耻,让客人饿着肚子走,是最不体面的事。  
 

过节日时,杀牛宰猪,全村寨的人都能分得平均的一份。打猎得来的野兽也让大家平分。  
 

景颇人喜欢饮酒,几乎家家都有酿酒的器具,人人会酿酒。酿制的水酒既有酒味,又有甜味,喝起来清凉可口,十分解渴。水酒在景颇族人日常生活中有着特殊的作用,结婚、贺新房、节日、交朋友,都少不了水酒。景颇族喝酒十分注重礼节,熟人相遇互相敬酒,不是接过来就喝,而是先倒回对方的酒筒里一点再喝。大家共饮一杯酒时,每个人喝一口后都用手揩一下自己喝过的地方,再转给别人,如有老人在场,先让老人喝。  
 

景颇男女都爱嚼草烟、芦子和槟榔,以清毒解暑。


返 回